据闽东日报7月23日消息,日前,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潘国强同志任中共宁德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潘国强此前任扬州市市长。江苏扬州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7月22日决定,接受潘国强因工作变动辞去扬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任命郑海涛为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
据公开资料,潘国强,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潘国强1997年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教育专业毕业,此后长期在苏州工作。在苏州市沧浪区委党校、区委宣传部、区委办公室、区团委等部门都工作过,2004年5月,潘国强调入苏州市委组织部工作。2015年3月,40岁的潘国强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的任上,调任苏州市吴中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年后调任苏州市委副秘书长、市接待办主任。
2018年12月,潘国强从苏州市委调任区县工作,任张家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一个月后去代转正,担任市长,2020年4月任张家港市委书记,是苏州当时少有的70后区县主官。
张家港是苏南经济强县,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三位。在张家港工作期间,潘国强对长三角一体化、城市定位等有较为深入的思考。2019年1月,刚到任张家港不久的潘国强调研沪通铁路张家港站及高铁新城规划建设情况。调研期间,潘国强深入了解了关于对接长三角区域铁路网、开行始发车等问题。他指出,要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城,高铁新城是张家港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必须作为引领发展的“主引擎”,一体谋划、整体打造,同时加强快速交通集疏运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打通铁路枢纽站到全市主要板块和重大产业园区的快速通道,充分发挥高铁新城的驱动作用和带动效应。在江苏省2020年度综合考核中,张家港获“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称号,潘国强获评“推进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
2021年9月,潘国强任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2023年5月,潘国强跨市出任扬州市副市长、代市长,8月去代转正,任扬州市市长。值得关注的是,由市委秘书长调任地级市市长,并不多见。潘国强从苏州调任扬州,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调动。类似的案例,还有去年10月,原任福建厦门市委常委、秘书长连坤明跨省履新,出任浙江湖州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随后任湖州市副市长、代市长。
在扬州工作期间,潘国强十分注重“拼经济”。2023年6月,履新仅一个月,潘国强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并召开月度经济运行视频调度会议。他在会上提出,各板块、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危机意识,按照“发力奋进年”部署要求,积极主动拼经济,只争朝夕抓项目,以日保旬、以旬保月,持续巩固经济向好发展态势,为实现“双过半、硬过半”奠定基础。
据扬州日报报道,2023年5月,上任后的第三天,潘国强就专题调研重大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调研中,潘国强强调,重大项目、营商环境事关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强化重大项目跟踪服务,严格落实挂钩联系、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对未达序时的项目逐一分析把脉、逐一调度研究,加快形成更多投入量、产出量、实物量。要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满意”为评判标准,分析研判政务服务的堵点痛点难点,从最突出的短板弱项抓起,从企业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不断打响“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2024年,扬州GDP达到7809.64亿元。近期,扬州围绕“聚焦‘四个着力点’ 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主题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介绍了扬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举措。同时提到,今年扬州GDP预计突破8200亿元。
7月22日,扬州官宣“换帅”,郑海涛接任因工作变动辞去扬州市市长职务的潘国强,担任扬州市副市长、代市长。郑海涛此前任广东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他曾长期在广东任职,这是他首次跨省调任。
据公开资料,郑海涛,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广东普宁人,1997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
郑海涛曾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展规划处(科技重大专项办)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规划财务处处长,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等职。
2021年4月,郑海涛调任佛山市委常委,次月任佛山市副市长。2022年9月,郑海涛升任汕尾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随后去代转正,这是他首次主政一方。
汕尾海洋资源禀赋优越,处于沿海三个大洋的上升流之间,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素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美誉。2023年12月,汕汕高铁开通运营,郑海涛出席开通陆丰南站、陆丰东站开通启动仪式,提出“坐着高铁来赶海”,着力推动汕尾相关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
2024年1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地市专场记者会,相关负责人就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进展及成效回答记者提问。会上,郑海涛介绍,汕尾将打响“天下海鲜,汕尾领‘鲜’”品牌,并推出一批滨海主题旅游产品、网红打卡点、“万人迷”景点、假日精品路线,吸引更多游客奔向海陆丰、坐着高铁来赶海。郑海涛表示:“我们将趁热打铁放大‘高铁效应’,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今年2月,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郑海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迈上1500亿元新台阶增长4%、增速居全省第4位。尤其是“兴海强市”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强力打造滨海旅游新增长极,举办全省首个综合性海洋运动会,打响“天下海鲜 汕尾领‘鲜’”等IP,引燃“向大海出发 遇见好玩汕尾”等滨海旅游“新爆点”,汕尾站全年到发旅客851.4万人次、增长56.6%;据电信运营商漫游大数据统计,全市接待游客去重后2592.23万人次、增长160.36%,其中过夜游客人数1742.58万人次、增长180.41%。
汇融优配-汇融优配官网-正规配资平台网站-配资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